大眾科學教育的主幹之一是科教演講,尤其是主軸明確、前後關聯,且地點固定的系列演講,將有助於培養長期的聽眾,對社會大眾的終身學習以及各級學校學生提升科學素養有積極幫助。也正因為如此,2003年春天,在科技部科教發展及國際合作司(原國科會科教處)的提議之下,「展望」系列正式展開,每年分春秋兩季,每季八場。18年來(2003~2020)「展望」系列共舉辦了288場演講,總計超過六萬人次的聽眾至臺大應用力學所參與演講,平均每場出席人次超過269人。去年因應疫情之故,演講型態首次轉為線上講座,希望不久後再次回到熟悉的應力所演講廳舉辦。
這個系列之所以命名為「展望」,是希望受邀講座不僅只是介紹某一個特定領域的現況,同時也希望受邀講座能夠以前瞻的眼光,帶領聽眾,了解這個領域因為科學的發展,而在5-10年之後會把人類社會帶到何處。對聽講的觀眾而言,能夠知道特定科學領域的尖端發展,也可以讓國人未雨綢繆,預為社會變遷先作準備。
今年春季演講系列的主軸,訂為「碰觸造物者的指尖-談建構未來的黑科技」(Touching the Fingertip of the Creator-The Black Technologies that Shape the Future)。近10年來,新物質與新材料的進展已非突飛猛進四個字可以形容,而對撞和融合的能量層級屢創新高,讓我們越來越接近物質的基礎結構,也讓我們有機會探知宇宙起源的關鍵過程,能碰觸造物者的指尖!
我們因此希望能針對物質、材料,和能源等領域的尖端發展,安排一系列的線上科普演講,邀請各個領域的專家,介紹該領域建構未來世界的「黑科技」!規劃的領域包含半導體、超導體、對撞機、兆赫波、超穎材料、電漿物理、金屬列印,和人工智慧,邀請講座為來自中研院、台大、師大、清華、中央、成大,和陽明交大的優秀學者,為國內愛好科普的民眾及各級學校學生提供一季精彩的科學饗宴!
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
張顏暉
國立臺灣大學天文物理研究所
孫維新
敬上
日期 | 講者 | 講題 | EDM |
---|---|---|---|
05/07 | 莊天明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|
超導體110年—從無損耗電力傳輸到超導量子位元 | ![]() |
05/14 | 欒丕綱 國立中央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 |
共振與波動的魔法—淺談光子晶體與超穎材料 | ![]() |
05/21 | 楊承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助理教授 |
人類電磁波譜上的最後一塊拼圖—兆赫科技的挑戰與其在6G、生醫之應用契機 | ![]() |
05/28 | 黃爾文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所教授 |
從科技趨勢預言反脆弱的黑科技—談材料科學與工程 | ![]() |
06/04 | 郭家銘 國立中央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|
大機器、小粒子—邁向物質核心之旅 | ![]() |
06/11 | 向克強 國立成功大學太空與電漿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|
核融合─終極綠能 | ![]() |
06/18 | 王道維 國立清華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|
體會審判者的心思? ── 當AI應用於司法判決 | ![]() |
06/25 | 盧志遠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特聘研究講座教授 / 中央研究院院士 / 旺宏電子總經理 / 欣銓科技董事長 |
半導體IC技術與其應用產業的柳暗花明─代代演化或革命突變 | ![]() |
10617 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天文數學館910室
Tel: (02) 33669730
Email » ntuprospect@phys.ntu.edu.tw
歡迎訂閱及追蹤我們的Youtube頻道,並在直播前設好提醒的小鈴鐺!
© 2021 Remote Astronomy Observing Laboratory,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,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