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眾科學教育的主幹之一是科教演講,尤其是主軸明確、前後關聯,且地點固定的系列演講,將有助於培養長期的聽眾,對社會大眾的終身學習以及各級學校學生提升科學素養有積極幫助。也正因為如此,2003年春天,在科技部科教發展及國際合作司(原國科會科教處)的提議之下,「展望」系列正式展開,每年分春秋兩季,每季八場。16年來(2003~2018)「展望」系列共舉辦了248場演講,總計超過六萬人次的聽眾至臺大應用力學所參與演講,平均每場出席人次超過269人。這個系列之所以命名為「展望」,是希望受邀講座不僅只是介紹某一個特定領域的現況,同時也希望受邀講座能夠以前瞻的眼光,帶領聽眾,了解這個領域因為科學的發展,而在5-10年之後會把人類社會帶到何處。對聽講的觀眾而言,能夠知道特定科學領域的尖端發展,也可以讓國人未雨綢繆,預為社會變遷先作準備。
2018年秋季演講系列的主軸,訂為「星空下的科技創意─地球到宇宙的觀察方法」。在過去二、三十年中,對宇宙天文和太空物理領域的探索突飛猛進,有相當多的精彩成果呈現在世人面前,這些探索過程帶來了科學新知,讓民眾和學生體會了知識提升的喜悅,但是我們在介紹這些成果的過程中,多半只提到了「科學新知」,而沒有在「觀測方法」上多做著墨,但這些「新知」卻是由精彩的「科技」所產出的觀測方法達成的,這些觀測方法充滿了創意,也是大眾應該瞭解的內涵!因此本系列八場演講,環繞著「科技創意」這個主軸,涵蓋從地球到太空、再到太陽系和銀河黑洞的科學探索,以及這些研究過程中所使用的尖端設備及其運作原理。講座來自中研院、台大、中大、國家太空中心,和美國研究機構,期待展望系列的朋友們能再次前來應力所演講廳,參與新一季的科學饗宴!
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
張顏暉
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
孫維新
敬上
2018 年 11 月 9 日 ~ 2019 年 1 月 4 日
週五晚間 7:00 ~ 9:00
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一樓國際會議廳
日期 | 講者 | 講題 |
---|---|---|
11/09 | 孫維新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/國立臺灣大學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 |
邁向太空的精彩創意─科技如何協助人類跨出地球 |
11/16 | 趙吉光 國立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|
太空魔方─先進電離層探測儀 |
11/23 | 劉麗杏 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和挪威特羅姆瑟大學資深科學家 |
全新的太陽系─科學家如何通過新發現來改變認知 |
12/07 | 陳明堂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|
打造一座黑洞照相機—兼談格陵蘭望遠鏡 |
12/14 | 林俊良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/國立中興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 |
台灣的太空夢─國家長程太空發展的目標與關鍵科技 |
12/21 | 陳文屏 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講座教授 |
探天的奇幻冒險─談研究宇宙天體的科技創意 |
12/28 | 葉永烜 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與太空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/中央研究院院士 |
近水樓台先得月─如何在月球的水資源爭奪戰中以小博大 |
01/04 | 王祥宇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|
如何了解地球的鄰居們─淺談探索太陽系的新科技 |
© 2018 Remote Astronomy Observing Laboratory,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, All rights reserved